不久前,本刊记者到科倍企业发展(上海)有限公司走访时遇到了模具工程师董加伯。他工作的地方,是科倍企业位于上海的总部。从他的职位名称可见,他的工作内容不是单一的设备维修。作为技术中心唯一的设备维护者,他更多的工作是满足各地分厂对辅助装置的需要。在他的工作室,有各类制作卷边器等辅助装置的加工设备,墙上挂满不锈钢的制作材料。工作桌上是一叠厚厚的来自科倍企业各生产分厂的辅助装置需求单,他“按单制作”。在公司的物资车间里,他制作的拉筒挂满一板,格外引人注意。
辅助装置开发是一项针对性很强的工作,其共享性不高,市场上少见具体的指导性书籍。正如董师傅所说的:能够交流的是常规的制作方法,至于具体做什么样的工具全在于个人摸索。当本刊记者提出请他就辅助工具的开发写点什么时,他爽快地答应了。
他是这样说的: 我是一个从业10多年的设备维修人员,对多种缝制设备的维修都有一些认识。随着服装款式、面料的不断变化,如何让生产设备不断适应这些变化是一个维修者时常必需解决的问题。同时,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服装企业的生产附加值不断被压缩,也迫使企业寻求如何降低成本、让生产制作能力不断提升的方法。应用辅助工具常常能在这些方面起到作用。
各批订单所需要的面料不同,市面上销售的辅助产品往往不能满足所有面料的应用。在购买不到合适的辅助产品后,我们往往要重新寻找适合这一面料的工具。此外,购买的产品价格和产品定制时间等问题也迫使我们在许多工序中改为自己手工制作。
我一直觉得一个设备维修者如果能够精通辅助工具的制作,也能为解决缝制设备维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供重要帮助。6年前,由于工作上常常碰到需要辅助装置的情况,我对制作辅助工具产生兴趣,并向设备供应商寻求帮助。但是设备供应商一般只愿意提供各种辅助工具,而不愿意传授制作技术,也不会介绍认识那些会制作辅助工具的师傅。即使自己认识一些懂得制作辅助装置的师傅,基于“概不外传”的因素,也无法得到他的传授。这种情况下,为了掌握辅助装置制作技术,我开始四处搜集相关的书进行自学,也结识了《中外缝制设备》这本杂志,后来还参加个别缝纫机生产企业组织的辅助工具制作知识的课程学习。通过培训并结合书籍自学,现在的我已经能够制作许多款式的辅助工具并应用于生产中,小有成绩。
制作辅助工具必需具有很强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知识。在制作辅助工具时,首先对面料的特性和工艺要求了解于心,比如面料的厚度、硬度,纱线之间的紧密度,等等;其次明确辅助工具将在何种设备上使用,基于使用的设备来设计辅助工具的款式,从而实现整机的功能的丰富。
目前众多的设备供应商在制作、生产辅助工具方面的生意都不太理想。问题在于,一是辅助工具的附加值不高;二是供应商必须承担工厂定制辅助工具后可能不合适而带来的退货风险;三是设备供应商还要聘请专业制作辅助装置的师傅,如果订单不多,人力成本也很大;四是有些设备供应商开发的辅助工具只有在专业机器上才能使用,如果服装工厂没有这类机器,那么开发的辅助工具就无法销售出去。
辅助工具种类繁多,针对不同的服装生产需求。我们知道很多企业都会制定工艺计划和工序流程,但在实际的生产中并不一定需要拘泥于此。在保证成衣最终的款式效果不变的情况下,在内部生产时可更改具体做法的前提下,我们制作不同的辅助工具,增加特种机的使用范围和力度,使服装在大批量生产时能简化工序,减少操作工缝制外的辅助工作时间,有效提高产量。服装新品被开发出来的速度是很快的,可以把两三个工序通过辅助装置合并一次完成,有效地提高了工厂的作业效率。随着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影响,服装行业受到很大冲击,许多服装企业被迫停产、倒闭。应用辅助装置,必会减少企业购置专业设备的开支,还可以提升效率。个人觉得这是保持生产业绩增长、度过危机的一条有效出路。
对维修工来说,通过自主开发制作各种辅助工具,让设备技术升级,也会增强维修者自身的业务能力。我现在在一家自主设计、开发、生产的大型服装企业从事技术改良工作。希望有更多的同行能够在辅助装置制作方面相互交流,也希望可以有更多学习资料面市并为从业者排忧解难。
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