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羊毛  纺织  T恤  纺织品  集装箱  辅料  面料  拉链  坯布  许可证 

中国服装教育业的发展现状

   日期:2012-09-03     浏览:5    

我国的服装教育业,已经开始从新一辈发展到非主流形式,现在我国的服装设计教育形成基本格局和教育体系,不但有长、短规划,有发展变革,而且还有经验的积累和水平的攀升。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服装设计教育还是处于一种无经验、无教材、无师资、无设备的状态。当时,我们的服装设计教育初漏端倪,虽然热情满腔,但是由于狭窄封闭,只能埋头探索。

服装是穿在身上的历史,它的每个细节都是当时历史的最真实体现。它历来是最为灵敏的风向标,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时代最为鲜活生动的形象记录。它以非文本的方式记录着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30年间,中国的服装教育业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的历史阶段,30年的服装发展史就是一部书写了社会各个阶层的鲜活而富有说服力的中国改革开放发展史。在改革开放的最初10年间,关于服装的每一个动作几乎都会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1980年,一首《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唱出了一代人的心声。80年代的新一辈,从1982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开设了国内第一个服装短训班,1983年苏州丝绸工学院开设了服装教育的第一个本科专业开始,引领了中国服装专业教育发展的进程,80年代服装专业培养的一批服装设计、技术人员,今天大都成为行业的中坚力量。

1982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开设了国内第一个服装短训班,1988年5月10日,北京服装学院成立,这是中国第一所全国性的以服装科学、工程、艺术为主体的新型服装教育高等学府,开始引导服装走向专业化设计。1983年,苏州丝绸工学院在国内第一个开办服装专业,当时的老师还都不是很专业,都在探索如何教服装,教图案,讲授的是一些具体做衣服的方法。

他们部分代表了中国服装专业教育发展的进程,为早期服装行业培养了第一批服装设计、技术人员。中国高等服装设计教育,始于20世纪中后期,经过20余年的探索和成长,形成今天的蔚然态势。20多年中,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时代变迁,赞誉雀起,其发展速度之快令世人瞩目。中国服装设计教育不仅经历了这一深刻的社会历史变革,而且以其辉煌的成就证明着自身的专业化发展正在融入世界现代服装设计教育发展的主流。

由于我国的服装教育起步晚,是在没有任何专业教育经验、模式的情况下匆匆建立起来的,因此对于教学计划的制定,培养人才的目标和方向,以及师资的知识结构和素质等等与教学紧密相关的方方面面,没有进行更多思考就一届接一届地开始招生办学了。虽然在发展过程中,也不断地进行了一些调整和修改,但仅限于教学领域自身的肯定或否定,修来改去未见有大的起色和改变,社会和行业以“学院派”和“纸上谈兵”等词汇来形容这些从院校走出的设计师。

如今,包括清华美院、北京服装学院、东华大学、苏州大学等学校在内的数十所大学开设了服装相关专业。

20多年后的今天,设计教育取得了不可低估的成就,不断融入世界现代服装设计教育发展行列之中。中国的服装设计教育培养了屈指可数的设计师。现在,一代代新人成长,出自高等设计教育摇篮的优秀人才比比皆是,已经形成了一支可观的设计与技术队伍。服装设计教育从起步到发展,服装产业从来料加工到开发品牌,已在风风雨雨中走过了将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席王庆指出,进一步推动教学与产业的开发互动,加大人才的开发和培养力度,是我国服装专业教育的出路。市场上有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学校可以邀请设计师、企业家来兼职授课,把他们最鲜活的案例讲给学生。

反过来,也要请求企业家和设计师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实践的机会,为他们参加各种赛事等多提供一些支持。改革开放20多年,我国社会已经从粗放经营的温饱时代走进集约经营的小康时代,并将迈向个性经营的人本时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在不断变化,时装设计的职业行为也将随之改变。

贾京生说,他们崇尚艺术、鄙视技术,不清楚设计与产品的关系,不关心市场对设计的需求和内涵。同时,不少教师和学生误将服装教育看成是单纯培养艺术大师、展示艺术才华的教育,于是乐此不疲地热衷于各类大赛,渴望着一举成名。从自我走向受众、从纸面走向成衣、从学校走向市场,是中国服装设计的当务之急。惟有如此,学生才能具有服装的设计能力,市场的开发能力,以及在服装企业中就职的持久力。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纺织服装系副主任贾京生指出,中国服装设计师的培养,必须由T型台上的务虚艺术转到台下的务实设计。否则中国将永远只是服装的生产和出口大国,成不了设计大国。中国服装教育与需求之间存在着不可回避的距离。如今,服装企业最需要既擅长服装设计,又懂工艺、懂版型、懂流行、懂营销运作的综合人才,而不是单一只会纸上谈兵、设计图面效果的人才。一些服装专业的学生至今还陶醉在单纯的艺术设计理念中不能自拔。

名牌公立院校下的职业技术学院,实际等同于原来的专科技术教育,虽然是以公立院校为名头,但不享受政府资金支持,自主经营是他们的生存之路,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生源学费。因此,生源毕业去向与发展状况成为学校品牌效应的重要标尺。虽然入学时的学生水准和毕业学历都竞争不过本科学生,但面对市场却是公平竞争,市场的检验在这里会显得更加残酷。

这种差距让中国服装专业教育界,尤其是各著名公立院校的前沿人物,如李当岐、刘元风、吴海燕等教育者们都在呕心沥血地为缩小差距而努力着。但同时,差距也意味着市场空间,即便是全国各大公立院校不断的在增设或完善此专业,仍然没有阻挡近几年来中国服装专业教育领域的三大另立门户现象:公立下的自主经营、纯粹本土化的民办院校以及在中国的国际专业院校。同时,在经历了这几年的生存压力、市场检验之后,这三大门户已具备了初步的发展经验与未来憧憬规划。

要在几年培养中得到吹糠见米的效果,教育质量改观成为当务之急。传统的专业教育模式与经验在这里面面对着生存压力,因此必须要得到改革,而且要比公立院校更早行动。而一旦经营不善,随时面临生死危机,可谓背靠大树仍然不好乘凉。

中国的服装专业教育———一个特殊的以时尚创新度、市场实用性为侧重点的专业教育领域。但这一领域在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与完善,仍然与国际化教学水平存在一定差距。

 
打赏
 
更多>同类知识

推荐图文
推荐知识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付款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ICP备10008716号-6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