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女装大量进入本土品牌苦撑半壁江山
生意社3月29日讯 越来越多外国女装纷纷挺进中国女装市场并占据了领先优势,随着它们不断加大对中国女装市场的开拓力度,女装市场的“火药味”更是日趋浓烈。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在中国女装市场居前十位的品牌中,前五名全部为国外品牌,中国本土女装品牌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广州世宗服饰有限公司市场总经理BADEN也直言,中国女装市场占主流的是外资品牌。在国际金融危机情况下,本土女装品牌大都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库存压力是最大的问题,有些企业甚至亏损20%”。
市场细分的结果就是消费人群的变窄,而多元化则能满足更多的消费要求。但是,女装多元时尚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产品系列及风格的多样性,在多元化中如何确立品牌文化,本土企业还需要一定时间的磨练。
细分市场曾是中国女装市场的一大主流,但在生产成本、竞争加剧等环境下,细分市场逐渐出现不适之处。CROBI/卡乐比市场总监庄重地说,“在外国品牌占据主要地位的中国女装市场,女装多元时尚将成为一种全新的经营模式。”庄重指出,“外国品牌大量涌进,本土女装品牌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而且日益增大的生产压力、库存压力都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挑战。”
2009年中国棉产量下降了30%,人工成本又上涨了12%多,因此,服装企业在生产成本上压力增大、销售下滑、利润变薄。在此情况下,包罗更多消费人群的多元时尚模式得到了商家的青睐。
来自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女装市场前五名依次为艾格、ONLY、ESPRIT、艾格周末(艾格的二线品牌)和VEROMODA,中国自主品牌女装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
国产女装厂商YIGUE(亦谷)总经理吴宏坤介绍说,目前国际巨头重点进攻的女装“主战场”主要是少女装和熟女装两大块。其中,少女装领域大牌公司云集,竞争最为激烈,如ONLY、ESPRIT、艾格等,都是紧紧围绕这一市场做文章。少女装的目标消费者一般为17岁至24岁左右的女性,这一年龄段的女性普遍接受国际流行观念很快,因而导致少女装品牌的地域文化差异比较小,国际品牌在中国的发展异常迅猛。
打折“杀手锏”
使用打折杀手锏的,不只是本土品牌。
目前,在中国市场销售的绝大多数服装都是MadeinChina。为了维护品牌形象,也为了成本考虑,像ESPRIT、VEROMODA、ETAM这些品牌,在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打折很慎重,尤其在新款推出的时候,通常是不打折的,但是,在二三线城市情况就不一样了。2010年春节前期,笔者在东北一个中型城市陪一位女性朋友买服装,在当地最高档的商场中,艾格的羽绒服柜台打出了“全场五折,最低三折”的促销牌子,朋友还以为看错了,当时就挑了一件心仪已久的长款羽绒大衣,果然,算完帐后,原价1000多的服装只卖350元。
相同的成本,不同的品牌影响力,在外资品牌面前,本土品牌的劣势不言而喻。
仕女装(熟女装)市场也经过了多年的充分竞争,目前市场格局比较稳定,以宝姿、哥弟为代表品牌。其中,宝姿较早进入中国,并主打熟女装产品,目前在这一领域占据领先优势女装市场的特点是产品品质较好、价格高、目标消费者比较稳定。
对此,国内品牌终于选择国际巨头的“软肋”,实施重点突破,另辟“第三战场”“少淑装”。对于从少女中长大成人,30岁左右,做了公司的中层、高层女主管,已然脱去了少女的前卫,她们同时强调,成熟不意味着就是老。面临国际知名品牌的强大压力,一些新兴女装企业看到了“少淑装”中的商机,纷纷推出定位于这一市场空白地带的品牌。其中,有走性感妖娆路线的,有走休闲前卫路线的,有走甜美内敛路线的,一时间,各种风格争相绽放。
而亦谷为代表的女装品牌实施品牌细分战略,继少女装、少淑装、熟女装之后再次切分了女装市场的蛋糕。创立于1999年的亦谷将少淑装中最有“钱”景的时尚知女装切分出来,从少淑装中细分出来的女装“第四战场”,她针对中国受过高等教育的、生活幸福、比较有品位、有追求的女性,其年龄段定位于30岁左右,主要消费群体包括公司中层管理人员、银行职员、教师、医护工作者等。时尚知女装是女装第四分类,时尚淑女主管们终于有了适合自己的服装。这面在中国女装中高高飘起的时尚知女装亮丽旗帜,不久前一亮相服博会,便引来一片赞叹声,浪漫的法国情调,婉约知性、低调奢华的风格,讲述的是时尚、知性女人春夏秋冬的故事。在各大百货公司,这一现象可以得到更为直观的体现。
外资品牌的成功亦非偶然
作为欧洲最大时装公司之一的绫致时装(Bestseller)是欧洲著名的国际时装公司。集团成立于1972年,总部设在丹麦。拥有ONLY(女装)、VEROMODA(女装)、J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