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国国际面料设计大赛启动仪式上,“面料设计师的幸福指数”话题成为专家和学者共同探讨的话题。
面料设计师的幸福指数
不乐观
两年前,国内一知名的服装设计师前来柯桥考察,发出感叹:丰富的面料是我们服装设计师幸福指数的保证。然而,同是时尚产业的创意工作,人们却不难发现,相比服装设计界,面料设计师的幸福指数却远没有服装设计师来得乐观:他们总是深居简出,只是为他人做嫁衣,极少有机会走上风光的舞台。
正因如此,造成了面料设计行业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设计不能与面料制造规模相匹配,“设计是一种生产力”更多地只停留于宣传。
“面料设计师的幸福指数一定程度上衡量着纺织产业发展能力,”国家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孙瑞哲说:“什么时候面料设计师的幸福指数提升了,我们设计产业就发展了。”
保护不足
是创意产业之欠缺
与制造业相比,设计产业相对落后,这一方面缘于对知识产权保护的不足,另一方面,则是对面料创意能力的忽视。
“知识产权保护不够,造成企业对创意投入不足。”在孙瑞哲看来,一个地方知识产权保护得越好,创新和创意的能力就越强。
同时,由于企业家本身的观念,大部分面料企业满足于制造或简单的拷贝,更多地视设计人才为人力成本,而不是人才资本。是成本还是资本,这只是一个观念,然而企业家这个观念的改变,却能改变一个行业发展的环境。
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说,面料设计是纺织产业升级的第一生产力。近几年来,柯桥诸多纺织品贸易公司也深刻领悟了这一观点。他们通过加强面料设计,树立自己设计品牌,使自己从行业中脱颖而出。然而,从点到面上的扩展,却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携同创新是主要途径
在纺织界的一些专家看来,创新并不只是一个企业自身行为,而需要产业链上游、下游合力共建。幸福指数高的面料企业,往往采取集成创新模式,加大下游对自己企业的依赖。纺织企业要避免闭门造车,而要以系统观念携同开发,集成创新。不能只考虑产品本身,还要更多考虑消费者需求、时代要求,要有跨界融合观念。
在西班牙的大商场里,许多知名的服装品牌,几乎都用该国原创的面料,这一定程度上和行业协会的引导有关。纺织设计师从幕后走到台前,除了企业理念和努力之外,还离不开相关行业协会和管理部门的合力共建。一方面,行业协会通过各种途径,使优秀的服装品牌能更有效更便捷地找到优秀的面料品牌;另一方面,还可以搭建更多的平台,帮助优秀的面料设计作品有更多机会实现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