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服装  面料  纺织  毛巾  无纺布  辅料  浴巾  品牌  检测  休闲袜 

广西10万多针织就世界最大壮锦欲申报“吉尼斯”

   日期:2010-07-15     浏览:19    
  7月7日,一幅长6.6米、宽3.68米的世界最大壮锦在南宁织就,高悬在广西博物馆的大厅,傲然接受世人的仰慕,并将在8月举行的上海世博会广西活动周期间赠献给上海世博会。与此同时,这幅目前世界最大的壮锦已向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申报世界吉尼斯纪录。

  如此巨幅的无接缝、一次成形的壮锦是怎样织就的?入选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壮族织锦技艺”又是怎样传承和发展的?记者带着好奇一探究竟。

  96天,10万多针织就世界最大壮锦  

  此次织就的世界最大壮锦以黄色为主调,各种图案由16种彩色丝光线编织而成。在最上端的图案中,两只栩栩如生的五彩凤凰在上海世博会会徽旁翩然起舞,这是因为壮族人民把凤凰看做是吉祥的神鸟,有“十件壮锦九件凤,活似凤从锦中出”一说,也代表广西是凤凰之地;凤凰下面有绣球,代表广西人民热情好客;这组图案中间用中文、壮文、英文标记“广西壮锦献世博”字样;壮锦中间的图案是用和平鸽组成的世界地图,寓意世界和平;和平鸽下方广西的12个世居民族围绕着铜鼓欢腾,代表广西各族人民共庆世博会;壮锦最下方的图案是平安结,祝福世界人民平安吉祥。

  这幅壮锦所蕴含的浓郁的民族元素体现了鲜明的广西民族和地域文化特色,其织造工艺是极其繁复。早在三个多月前,记者走进广西工艺美术研究所的织锦房,参加了此壮锦的开机织锦仪式。在一台长4.5米、高约3米的铁家伙前,中国织锦工艺大师谭湘光领着四名技艺精湛的“织女”,对着悬挂在机子上方的“意匠图”,一丝不苟、手法娴熟、步调一致地穿针走线。组织制作方广西金壮锦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贺卡女士介绍,为了使织就的图案更为细腻、生动,他们改良了织线,由粗变细;同时也反复对机器进行技术改造,解决了以往壮锦每格只能织45公分宽的难题,为这幅巨大的壮锦没有接缝、一次成形提供了技术支持。

  如果你认为全靠机器就能把这幅壮锦完成那就大错特错了。谭湘光告诉记者,壮锦是用棉或麻的股纱作经线,以彩色的丝光线作为纬线织入起花,采用通经断纬的方法巧妙交织而成的艺术品。用机器织只能是一根线到底,要想变幻出各式图案,就得在纬线上做文章。要织就这幅色彩艳丽、图案繁杂的壮锦,除了一针一线的手工提花,别无他法。而且同机织锦的“织女”必须以相同的速度进行,如有一人出错,其他人都得和她一起返工。无法用机器完全取代人工是壮族织锦技艺的一大特点。

  开机后“织女”们几乎是日夜兼程地飞针走线。为赶进度,进入炎热的6月后,又增加了三名“织女”织锦,成两班倒,保证每天16个小时的工作量。由于长时间站立,脚肿是“织女”们家常便饭的事,但想着能织一幅“最大的壮锦献世博”,想到完工后巨大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再苦再累她们都咬牙坚持着。

  织锦96天,下手10万多针,一幅长6.6米、宽3.68米的世界最大壮锦在南宁诞生了,它斑斓的色彩,生动的图案,张扬开朗、热烈的民族格调,都彰显着广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对世博会的庆贺与祝福。

  精心传技艺,绣锦前程很锦绣  

  中国有四大名锦,壮锦位列其中,已历经一千多年的发展。据《唐六曲》和《元和郡县志》记载:当时壮族人民所织出的多种布料,已被封建王朝列为贡品。但真正能够称为“锦”的纺织品则出现于宋代。宋代“白质方纹,佳丽厚重”的布,就是早期的壮锦。到了明代万历年间,织有龙、凤等花纹图案的壮锦成为皇帝的贡品。清初,织锦成为壮族妇女必学的一种手艺,壮锦也成了壮族人民日常生活中的装饰品。

  随着自然经济结构的解体,社会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到了今天,壮锦不再是壮族妇女赖以为生的基本技能,只是作为一种民族工艺美术品为人们接受。而织锦技艺的传承延续大都靠口传身授,艰难的生存困境让年青一代望而却步,这门传统工艺的传承也陷入了后继乏人的困境。

  从事壮锦织造近40年的谭湘光,自16岁从师学艺起,就把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壮锦技艺的传承与弘扬。她29岁那年当上了宾阳县民族织锦厂的厂长,竭尽所能地把壮锦开发成商品,如家具用品桌布、壁挂、床单、被单等,以及服饰、包类、小挂件、小饰品等,丰富壮锦产品的种类,提高档次。她还成立了“广西宾阳湘光织锦坊”,不断发现织锦人才,手把手地教授技艺,全心全意地培养接班人。退休后,她受聘于广西工艺美术研究所,继续为壮锦技艺的传承、壮锦文化的弘扬而奔忙。

  有20年织龄的“织女”朱小琼是谭湘光的得意弟子,她告诉记者,学会织一个图案可能得花一两个月的时间,要学会整个织锦流程则需要更多的时间,每天上万次地重复机械的动作绝对是一项枯燥乏味的工作。她当初愿意试着学织锦是自己天生就喜欢编织,在这方面有着异于别人的禀赋,学得快,做得好,慢慢地也就坚持了下来。她希望自己有更多的细心、耐心、专心、恒心来织锦,将来也能成为织锦大师。

  有了织锦人才,还得不断扩大壮锦产品的市场,才能让壮锦焕发活力。贺卡告诉记者,要解决市场问题,首先要不断扩大影响力,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壮锦。政府相关部门积极鼓励、扶持他们走出去宣传,中国-东盟博览会、深圳文博会、西部文博会等展会上都能看到有关壮锦及其产品的展示与宣传,国内国外订单也相继飞来。

  贺卡还介绍,他们采取“公司 基地 农户 市场”的模式,从全区各地挑选织锦人才到研究所基地培训,学成后回到家中在务农之余接公司派出的订单。从机器设备到图案设计、用料等,都由公司统一配送给织锦农户,农户只管生产不管销售,足不出户也能挣钱。通过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周边村民,形成生产链,使得织锦这门古老的手工技艺走上了文化产业的发展道路,部分农民靠织壮锦脱了贫致了富。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0相关评论
相关行情
推荐行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付款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ICP备10008716号-6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