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中旬,国储棉竞拍结束,籽棉收购加工随之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对收购贷款发放条件和数额再三收紧,但国内棉花现货、电子盘价格非但没有随籽棉、皮棉的集中上市而“回调”,反而随小麦、水稻、白糖等大宗农产品掀起第二轮“波澜壮阔”的上涨行情,内地四级籽棉的收购价连续突破3.05元/公斤、3.10元/公斤、3.15元/公斤,四级皮棉的加工成本最终站上27500元/吨。10月底新疆南疆三级籽棉的收购价已涨至13.20~13.60元/公斤,三级皮棉的疆内厂家提货报价普遍达到27500~28000元/吨。
近几日,受新疆农发行再次下发支持收购贷款、12月份抵港的SM级外棉报价上探150美分/磅以及印度棉花出口政策“言而无信”、新疆南疆持续降雨北疆低温降雪等消息的推动,一些调研机构、期货公司纷纷预测三级棉花现货冲破30000元/吨指日可待,2010/2011年度三级棉的最低点26000元/吨已经确定,本年度甚至有望闯40000元/吨大关,整个市场处于“上破历年高点,顶部无法估测”的状态,一些棉花收购加工厂家也乐观地认为:12月底前运输至中国主港的外棉数量并不多,新疆棉由于上市晚且运输压力大,内地棉区公检不出来三级棉。因此虽然四级棉加工成本达到27000元/吨以上,只要实现快购多销,缩短皮棉周转期,风险并不大。但笔者却不这么认为,棉花、玉米等大宗农产品这根“弹簧”已经绷得很紧,短期在“热钱”和供需、成本等利多条件的支撑下三级棉花现货不排除要上摸至29000、30000元/吨的关口,CF1105涨至28000元/吨或28500元/吨也并非不可能,但从中长期形势看,2010/2011年度最低点是26000元/吨纯属“自我陶醉”,2011年5月份以后,三级棉成交价或将跌破25000、22000元/吨。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其一,中国经济2011年到底是通胀还是通缩?笔者认为目前正是国家货币政策由“松”收“紧”的过程。目前的农产品上涨是受中国经济出现“刘易斯拐点”的影响,随服务业和中国劳动力红利消退的拉动,政府默认通过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来提高农民收入,但对工业品及其他大宗商品的上涨则“严阵以待”,在农产品销售进度达到70%以上时,将是政策的集中打压期。一个突出的现象是自今年5月份以后,银行新增贷款持续高位收紧,流动性逐渐减弱,房地产行业做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一些县市GDP中80%以上是房地产行业的贡献),目前掉头向下的趋势已经很明显,业内预计2010年四季度房价的跌幅或将达到20%,何况农产品和“散兵游勇”式的浙江资金?
其二,对2010/2011年度的棉花消费处于高估状态。从相关数据来看,不论USDA、ICAC还是COTLOOK以及国内的一些棉花调研机构都将2010/2011年度中国棉花的消费量定在980万~1100万吨,但实际上恐怕连950万吨甚至900万吨都不到。一方面,近两年来国家对纺织行业的政策是“淘汰落后产能,形成一批有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对中小棉纺企业不仅贷款支持力度大幅下降,对原料的调控也倾向于大中企业,再加上工资、税收、能源费用的上涨,目前有多少棉纺企业能维持80%以上的开机率呢?另一方面,自10月份以来,国内涤纶短纤、粘胶短纤等棉花替代原料持续“价涨量增”,至10月底,全国10多家粘胶短纤厂基本都处于“零”库存状态,棉纺企业特别是中小棉纺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幅度非常大,涤棉纱、人棉纱的需求“火热”。
其三,2011年全球的棉花种植形势令人期待。2009/2010年度美棉的出口均价72~75美分/磅左右,结果2010年美国种植面积约增了50%,今年美棉的出口均价有望超过120美分/磅,明年种植面积会增多少?同样,印度、我国新疆的棉花种植都将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中国8000万亩的植棉面积有保证。
其四,2011/2012年度新棉将改变供求状况。由于2010/2011年度新棉上市期推迟了一个月以上,相应的本年度的棉花消费量要减少一个月,一旦2011/2012年度新棉正常上市,棉花形势的转向将在5、6月份开始。
其五,2010/2011年度印度棉花供大于求。2010/2011年度印度棉花产量达到500多吨,而其国内的消费能力稳定在330万~360万吨。因此虽然12月份前印度政府不允许棉花大量装运出口,但自明年3月份开始,至少还有100万吨印度棉会装船出口。
其六,国家高度重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强调“加快新疆棉的运输出疆问题”,因此有2009/2010年度的新疆棉集中协调、装运经验,2010/2011年度新疆棉会及时补充内地高等级棉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