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服装  面料  纺织  毛巾  无纺布  辅料  浴巾  品牌  检测  休闲袜 

2014年全国蚕桑生产有喜有忧

   日期:2015-01-30     浏览:0    

  2014年我国蚕桑生产,虽然遭受南方桑蚕区早春持续低温阴雨、东北柞蚕区秋季持续干旱的影响,但各地积极抗灾救灾,使桑蚕产茧量获得了“五连增”,柞蚕茧损失减少到了最低限度。由于今年丝绸市场持续低迷,影响桑蚕茧价连续下降,致使售茧收入减少较多,但主要作为食用的柞蚕茧市旺价高,售茧收入增加较多。

  (一)饲养面积桑增柞减。从18个桑蚕主产省(区、市)生产情况看,除江苏、浙江桑园面积继续减少,广西、四川、云南继续增加外,其他大部分蚕区桑园面积基本稳定。合计桑园面积1250万亩,同比增加7.1万亩,增0.57%。其中江苏和浙江分别减少9万亩和5.1万亩,广西、四川、云南、湖南分别增加10万亩、5万亩、4.4万亩、1.3万亩。柞蚕7省(区)放养柞蚕面积1157万亩,同比减少74.5万亩,减6.05%,主要是辽宁因旱灾减少150万亩,河南增加80万亩。

  (二)发种量略减。桑蚕发种量1631万张,同比减少18.2万张,减1.1%。其中春期减少40万张,夏秋期增加21.7万张。分省看,5省略增、12省(区、市)减少,增减最多的是:广西增加10万张,浙江减少15.3万张。柞蚕发种放养量28679万粒茧,同比减少6050万粒茧,减17.4%,主要是辽宁减少放养6000万粒茧,减23.1%。

  (三)蚕茧产量桑增柞减。蚕茧总产量65.08万吨,同比增加780吨,增0.12%。其中增产的有7省(市)、减产的有11省(区),增产或减产较多的有:广西增产8500吨,云南增产5300吨,浙江减产9000吨,江苏、广东、安徽分别减少1700吨、1200吨、1000吨。柞蚕茧总产量8.18万吨,同比减少4281吨,减4.97%,主要是辽宁减产7500吨,减15.46%;其中作为食用的柞蚕蛹产量5.87万吨,同比减产2056吨,减3.38%。

  (四)茧价下降蛹价上升。2014年5月份以来,国际生丝市场一直低迷,导致桑蚕茧价持续走低。全国桑蚕鲜茧加权均价1835元/50公斤,同比下降175元/50公斤,下降8.71%。除贵州、甘肃、新疆3个生产小省(区)略有提高外,其他15个省(区、市)都不同程度有所下降,特别是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广西6个省(区)下降200-290元/50公斤之间。以食蛹为主的柞蚕鲜茧加权均价1881元/50公斤,同比提高212元/50公斤,提高12.71%。其中柞蚕蛹均价2293元/50公斤,同比提高328元/50公斤,提高16.7%。

  (五)鲜茧收入桑减柞增。全国桑蚕茧总产值238.9亿元,同比减少22.4亿元,减8.58%,除云南、陕西分别增收5167万元、352万元外,其他省(区、市)基本都是减收,减收过亿元的省份有:广西减78881万元、浙江减59565万元、江苏减32271万元、四川减14880万元、安徽减12428万元、广东减10360万元。柞蚕茧总产值30.8亿元,同比增加2.04亿元,增7.11%,其中主要是吉林增加17413万元,辽宁减收7600万元。由于东北蚕蛹比蚕茧市场更旺,蛹价比茧价高出21.9%,达到2293元/50公斤,使蚕蛹增值42.88%,增加收入53766万元。

  (六)蚕种总产量增加。全国生产桑蚕种1458万张,同比增加61万张,增4.4%;生产柞蚕种44496万粒茧,同比增加4337万粒茧,增10.8%。

  当前蚕桑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微粒子病对蚕桑生产威胁日趋严重。近几年蚕种质量监测结果表明,蚕种无毒合格率降低,带毒合格率升高,超毒淘汰率大幅上升,使年烧毁蚕种近百万张,损失较大。二是蚕桑的科研仍然滞后。目前,生产上蚕桑当家品种仍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审定、九十年代推广的,配套的技术也主要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的,蚕桑生产的科研仍未有大的突破。三是蚕桑生产投入较少。目前,国家除了对蚕种场的建设和改造有一定投入外,对桑树苗木繁育、桑园建设、小蚕催青育苗、蚕室建设、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一直未有相应的项目支持,导致生产水平提高比较缓慢。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要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要加强生产指导。要密切关注茧丝市场变化,做好信息服务,制定好生产指导性计划,引导农民合理安排生产,保持产销基本平衡,促进茧价回升,争取蚕桑生产效益尽快恢复提高。二是严控蚕微粒子病扩散。在继续加强蚕种质量监管的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在全国选择一批产种量较大的蚕种场,建设桑园灯光诱杀带毒害虫设施,减少病源。三是加强蚕桑生产设施建设。积极协调沟通,加大对桑园、蚕室、蚕桑生产机具的投入,提高生产的科技水平。四是促进蚕桑科研多出实用成果。目前蚕桑科研论文多、成果少的状况应当改变,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激励科研人员发现问题、静心研究、快出成果、多出成果,为我国蚕桑生产尽快再上一个新台阶做出新贡献!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0相关评论
相关行情
推荐行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付款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ICP备10008716号-6
Powered By DESTOON